大洋新聞 時間: 2013-10-31來源: 信息時報製冰機 作者: 梁健敏
  編者按
  中小學階段是孩子們從兒童走向網站優化青少年的關鍵時期,也是形成科學思維方法的最佳時期。中小學教育的基礎打好了,學生就會終身受益。那麼,什麼樣的教育才是最適合孩子的教育?中小學教育應該為學生走向大學課堂乃至未來社會準備些什麼?怎樣才能讓孩子們在原有的基礎上,輕鬆愉快地踏上成功階梯,圓滿地完成對人生至關重要的基礎教育?這些問題,廣州市廣外附設外語學校給了我們圓滿的答案。
  “我們必須明白,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為了中考高考經受高壓訓練,中小學教育需要的是‘風物長宜放眼量’。因此,培養學生完善的人格、積極向上的價值追求、強烈建築設計的合作交流意識和終生的學習能力,讓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學得有感覺、有信心、有所成,讓教育的價值體現在每一個學生身上,這樣才算得上是一所學校的成功。”在這些方面,曾獲“廣東民辦教育傑出貢獻獎”的廣外外校校長李建民積40年教育實踐之功,提出“為每一個學生的終生髮展負責”的生本教育,才是最適合學生的教育理念。
  □專題撰文 信息時報記租房子者 梁健敏
  本版汽車貸款圖片由校方提供
  “三十年育花,四十年結果”,用在從教40年的李建民身上是再恰當不過的。調來廣州市廣外附設外語學校之前,李建民曾在河南省實驗中學出任校長。從普通教師、班主任、年級組長一直到校長,多年的工作經歷使他對教育有著深刻的理解。雖然身為校長,但他多年堅持親自為學生上課。“我給初一到高三的學生都上過公開課、示範課,在我看來,校長的權威不是靠個人職位來樹立的,而是要靠小至教學水平、大至教育思想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。”李建民說。
  在教育的“馬拉松長跑”中,處處都是起跑線
  “十年樹木,百年樹人。教育是慢工細活,需要的是春風化雨、潤物無聲。教育的成果要在學生進入社會作出貢獻時才會被反映出來。教育需要的是‘風物長宜放眼量’。在教育的‘馬拉松長跑’中,處處都是起跑線,成功者屬於那些持之以恆,終生學習的人。”
  信息時報:作為校長,您認為教育的目的是什麼?
  李建民:教育的目的,我認為不僅僅是為了長知識,更需要鍛煉做人做事的能力,是為每一個學生的終生髮展負責。現在常常會出現一些高分低能的學生,這從某種程度上來說,就是教育的失敗。相比成績,我更看重能力。我希望我的學生學會做人、學會做事,成功永遠屬於那些持之以恆、終生學習的人。
  現在有些學校,小學、初中階段就給學生很大的課業壓力,書讀得很死板,把學生的潛能都“榨光”了,即使今後考上了重點高中、重點大學,後勁也不足了。事實上,基礎教育的教學目標不應只瞄準錄取通知書或升學率,而應關註如何培養有鮮明個性、創造精神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健全個體。只有堅持以生為本,尊重孩子的個性發展,重視教育過程中知識向能力的轉化,才能讓學生自小享有健康快樂成長的機會,才有利於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。
  信息時報:在您看來,廣外外校20年發展,在教育理念上最成功的是什麼?
  李建民:廣外外校踐行以生為本、實施素質教育的理念,體現在課程設置、課堂教學、日常管理等方方面面。我們辦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讓每個學生都有健全的人格,對學生的成長負責,為學生成才奠基。我曾在教師大會上說,我們必須為每一個學生的成才奠下四個基礎:一、身心健康;二、閱讀博覽;三、獨立思考;四、自主學習。在我看來,無論是小升初、中考還是高考,都不是學習生涯的終點站,它只是一個加油站。所以中小學教育要做的是激發學生某一方面的興趣,使他們明白自己將來想乾什麼。
  生本教育,就應該為學生的多元成長提供土壤
  “生本教育不是對傳統教育的否定,任何一個改革、任何一個模式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徹底否定了,那肯定是失敗的。中國幾千年積澱下來的教學方法還是要繼承的。生本課堂不是說學生是課堂的絕對主宰,還要有老師的主導地位。老師不僅僅是課堂的組織者,還是引導者。生本教育本質上來說就是真正的素質教育,就是讓學生不僅學到知識,而且掌握多方面的能力,為他們將來的發展打好基礎,包括生存基礎、思想基礎和學習基礎。”
  信息時報:請您介紹一下廣外外校辦學20年來最為人稱道的“生本教育”。
  李建民:廣外外校的生本教育實質就是素質教育,通過生本課堂,讓學生不僅學到知識,而且掌握多方面的能力,才能為他將來的發展打好基礎,包括生存基礎、思想基礎和學習基礎。
  我們的生本教育不是對傳統教育的否定,生本課堂也不是說學生就是課堂的絕對主宰,老師是可有可無的。事實上,老師不只是課堂組織者,還是一個引導者。我認為打造最適合學生的教育,就是教師能夠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起點作分層教學,並通過改進課程內容、評價方式和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寬容程度,鼓勵學生進行創造性的自主學習,培養學生可持續性發展能力。
  信息時報:在剛纔的談話中,您多次談到“最適合的”教育,而且是對每一個學生都要進行“最適合的”教育。那麼,廣外外校是怎麼判斷學生在哪個階段需要哪種教育呢?具體來說,與國家課程相比,廣外外校有哪些特色校本課程?
  李建民:一般而言,國家課程體現基礎性和普適性。但一所學校要為學生的多元成長提供土壤,還必須通過別出心裁的個性課程來體現與支撐。廣外外校提出培養每一個學生成為“走向世界的現代人”,就是說我們的教育理念既要立足當下,又要放眼未來;既要汲取本土文化素養,也要掌握國際通行知識。博古通今、學貫中西的人才培養要求不能不說是對學校的高挑戰、嚴要求。而為了使培養出來的學生具有世界視野、現代意識,就必須有與之相匹配的、能提供相應知識能力水平的課程體系。
  20年來,廣外外校除了按照國家要求開足開齊國家課程外,一直在探索獨樹一幟的校本課程建設。例如,結合培養“走向世界的現代人”的教學理念,在初中開設“環境、人口與可持續發展課”和“國際理解課”,在高中開設“文化專題課”。這些課程對中考、高考成績提高可能沒有立竿見影的作用,但卻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學生的成長,使他們更多地思考人類的命運、探索世界的奇妙。目前,廣外外校已經形成一套運作成熟的校本課程體系,成為凸顯辦學特色、促進教師發展、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。
  辦外語學校,關鍵要符合國際化人才培養理念
  “辦外語學校,應該要辦成真正符合國際化人才培養理念的學校,學生要成為‘走向世界的現代人’,光有出色的外語能力還不行,還要基礎扎實、素質全面、特長突出。”
  信息時報:作為校長,您認為外語教育最關鍵的是什麼?
  李建民:辦外語學校,關鍵是真正符合國際化人才培養理念。要讓學生成為“走向世界的現代人”,光有出色的外語能力還不行,還要基礎扎實、素質全面、特長突出。
  為此,廣外外校做到以下四點。首先,我們在課程教學中落實外語特色。學校的外語教師由本校教師、大學教師和外籍教師共同組成。本校教師是學校外語教學的主要力量,負責英語核心課程的教學;從廣外大聘請的大學教師負責拓展學生英語學習的深度和廣度,開設聽說等特色課程;外籍教師則擔任口語教學及雅思、SAT等國際課程,組織課外口語活動,實行小班教學。
  其次,廣外外校還積極開展第二外語課程。學校的外語教育以英語為主,同時開設日語、韓語、法語、西班牙語等第二外語課程,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。
  第三,我們註重在國際交流中體現外語特色。經過多年探索,學校已形成一套師生參與國際交流的體系,學生可通過游學、夏令營、交換生等方式到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生活一段時間,開拓視野、增強學習興趣。
  此外,我們還強調在日常校園活動中提升外語特色。要牢牢掌握一門語言,死記硬背遠不如靈活運用。學校鼓勵學生多參加校園文化活動,增加使用語言的機會。
  廣外外校校慶20周年校長寄語
  20年光陰荏苒,廣外外校堅持信念,不畏困難,緊貼時代,鋪就從零邁向優秀再邁向卓越的辦學道路。學校的管理者把成功的辦學經驗作了理論提升,高度概括為“質量、特色、國際化”七個字。字雖簡單,但內涵深遠。
  質量是立校之本。學校先後培養近3000名學子考入北京大學、清華大學、復旦大學、浙江大學、香港大學等國內知名大學,近1000名學子就讀美國哈佛大學、芝加哥大學、布朗大學、牛津大學、劍橋大學等海外高等學府。
  特色是強校之路。學校以外語、“活動育人”、“生本”教育、校本課程作為最鮮明特色,鞏固在省市外語類學校中的龍頭地位,培養心態陽光、身心發展、學貫中西,適應時代要求的人才。
  國際化是學校未來的發展方向。辦學國際化符合當前教育發展的方向,尤其符合外語學校發展的方向,學校將繼續與國外辦學機構加強合作,為學生提供更多海外交流和海外升學的機會,為學生“走向世界”做更充分準備,奠定更堅實基礎。
  路漫漫而修遠,探索不會止步。從廣外外校過往的努力,今天的成功中,可以看到它未來的輝煌。——李建民
    (原標題:“我們要為每個學生的終生髮展負責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g22fgfsd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